泛起一阵莫名的惆怅。眼前的景色,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用王勃的诗句来描述,是信手拈来的事情;而他此时的心情,却尤为复杂,竟一时找不到恰当的词来表达。是“花近高楼伤客心,万古多难此登临”,还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禁长江滚滚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还是“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尽管说不清楚,但他此时搜肠刮肚,冒出来的全是杜甫的诗句。他和这位唐代的先师,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了。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离愁别绪的伤感一时充满了他的心头。从今后,他要离开故国,远走他乡。未来的一切都是一个不可知的世界。想到这里,他感到一种从来没有的空虚和怅惘。他在一片浑沌的心境中,向武汉告别,向过去的岁月和生活告别。
10月25日,武汉大撤退前夕,董轩随金山率队出发,分乘5辆卡车,前往广西桂林。号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远离战火硝烟、污秽和血,是战时难得的一块净土。这里山青水秀,是乱世少有的宁静和安谧,是文化人绝佳的栖息地。在金山、董轩他们到来以前,这里已经聚集了全国不少文化精英。特定的时代,使桂林的文化呈现出空前的繁荣。这里,各种文化团体众多,各类报刊、杂志琳琅满目,各色演艺班子兰桂齐芳,争奇斗妍,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造就了桂林文化畸型的辉煌。金山、董轩的演艺队,因为打着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的旗号,是官办专业艺术团体。而且代表国家和政府去海外进行抗敌宣传。和一些民间团体,草台班子明显不同,所以让人刮目相看,受到的礼遇和接待都是上乘的。这样,在桂林整训排练的日子,一切进行得都很顺利。可以说是卓有成效。
演剧队在桂林出国前完成的一个最大的任务,就是敲定和排好了演出剧目。金山、董轩从演出活动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演剧队一分为二。一队是合唱队、乐队,包括歌曲演唱、朗诵和小型街头剧的演出。主要节目有歌曲《九•一八》、《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松花江上》、《打回老家去》等和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三江好》和《最后一记》(也称为好一记鞭子)等。二队是话剧队,主要剧目有:《保卫卢沟桥》、《亡国恨》、《死亡线上》、《夜上海》、《明末遗恨》、《北京人》等。
在演剧队准备和排练节目的同时,董轩在桂林则按照与金山的不同分工,忙于演剧以外的各种事务。考虑他要办的事情头绪太多,面广量大。他干脆把自己原先管的剧务上的事情也交给王畅了。自己好腾出手来办更多的事。他先是忙于和香港华侨总会、香港华侨教育总会多次电报往返联系,落实演剧队在港期间的衣食住行和演出活动安排。后来,为了扩大演剧队在港演出活动的影响,又多方打听,和香港的《星岛日报》、《星岛晨报》、《星岛晚报》、《星岛周报》等新闻报刊建立了联系,同时,了解到知名作家曹聚仁、戴望舒、叶灵凤、郁风、羊枣等都是这些新闻报刊的主笔。于是又把郁达夫邀上了,仰仗郁达夫的影响力和这些作家建立联系,以期得到他们支持和配合。郁达夫在徐州就与董轩相识,并且是文友,酒友,两人一拍即合,郁达夫欣然应允,一并前往。还有考虑到到南洋各地募捐数额巨大,于是又专请财务人员,建立财务部,负责募捐资金的收、管、存、转,由此,又带来了与中国银行的沟通问题。通过关系,在中国银行建立了专门账号。通过中国银行,源源不断地把募捐资金转往国内,以便将这些资金用与抗战的各项开支。这项工作,由于业务性较强,董轩此前不熟悉。所以,耗费的经历特别多,费的劲也特别大。临出发前,董轩还想到一个细节问题,就是把演剧队员乘坐的五辆卡车外表打扮布置一番。为此,他找到王畅。经商量,让王畅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