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吃些什么,更没人知道了。如果谁敢走近他的窗前向他屋里望上一眼,他会骂上大半天。村里调皮的男孩子们无聊的时候常常会故意把着海亮的窗户往里面看,再一起对着里面喊“老‘少’!老‘少’!”,海亮常常气愤地跳窗而出,孩子们顿时一哄而散,可当他刚一回屋,孩子们又重新围在了他的窗前……
再后来,人们已经不仅仅是忙着种几亩地的事情了,小村逐渐有了自己的企业,大家逐渐忙起来了,日子也逐渐好起来了,伙食自然也丰富起来,人们也就不再聚在胡同里吃晚饭了。而且这个时候,由于经常看电视的缘故,人们的法律观念逐渐增强,他们已经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以及别人的隐私权,所以也就不再成群结队地站在胡同里说东家长西家短了。
就这样,大人们忙起来了,孩子们也有电视看有游戏机玩儿了,海亮逐渐被大家疏忽了。
终于,在小村的人和海亮一样不用再上交公粮那一年的初春,一个吃晚饭的时间,空荡荡的胡同里有一个人突然高喊:“乡亲们,海亮走了!海亮去世了!”
很多人从自己家里跑了出来,聚在胡同里,也有人直接向三宝家跑去。
海亮真的走了。
是三宝媳妇先想起海亮的,吃晚饭时,她告诉丈夫自己一整天都没有看见海亮。
“昨儿见他了吗?”三宝问。
“见了,今儿一天没见。”
三宝站在院里大喊:“海亮,你在屋里吗?海亮!海亮!……”
“你进屋看看吧。”三宝媳妇说。
三宝回自己屋里拿了个手电筒,然后推开海亮的窗扇,用手电向屋里照了照,大喊:“海亮,我怕你生病了,进去看看你,你可别骂我呀。”
仍然没有人回答,三宝跳进屋里,发现海亮已经死在他自己那破烂不堪的床上。
海亮死了,怀里却搂着一个包裹,那包裹似乎比他屋里任何东西都干净,等后来人们拿出来放在院子里打开一看,发现里面是一身崭新的衣服和一双崭新的手工布鞋。看到包裹里的东西,就有人大喊:“这是84年小狗子回来送他的。”
海亮在自己的屋里摆了十五口大缸,一缸紧挨一缸,缸缸都是满满的粮食,只是有的粮食已经腐烂,有的已经发过芽,后来人们又在海亮的破衣服兜里找到1800元钱。
卖了海亮家那些还没有腐烂掉的粮食,加上他留下的1800元钱,人们给他买了一副上等棺材,又在街上搭了棚,请了一班吹鼓手,就这样爱听海亮爱情故事的乡亲们一起送走了海亮。
一个人死了,就应该入土为安。
一个人死了,他生前的故事有可能被后人所流传。
海亮死了,海亮的爱情故事却成了小村里的一个传奇故事。